哪个朝代裹脚?中国古代缠足的历史,一起来看看吧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关于缠足的起源,从明清时期起便众说纷纭。

缠足最早的年代,民间传说认为始于隋代。
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
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
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又说是为了不入宫),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最早年代的第二种说法:始于五代说。
南唐末期,后主李煜成天喝酒、作词、玩女人。李后主的舞女窅(yǎo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步步生金莲”,扭扭捏捏,颤颤巍巍……这种怪异的姿态,似乎挺美,中国女性也因此招来了千年噩梦。
但是有人考证:宋朝以及以后的缠足不是源自五代南唐的窅娘。原因有五:
一、在时间上是中断的,因为窅娘是在五代,当时没有引起人民效仿,北宋初年也没有发生缠足现象;
二、窅娘是供人玩乐的舞女,地位低下,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下,其所为不会被人效仿。《闻见近录》云:"宋神宗开颖邸,时近侍以弓样靴进,韩维曰:王安用舞靴。"可见当时社会对于舞女的贱视。
三、南唐是被北宋所灭,李后主降宋,后被宋太宗毒死。这样一个身家性命都不能自保的亡国之君,其所为是北宋人不屑仿效的。
四、窅娘缠足"屈上作新月状",这种形状与宋代的"束足纤直"完全不同,又无史料说明两者之间有嬗变关系。
五、窅娘缠足,只是在歌舞时偶加勒束,并非从小如此的永久行为,而且真正的缠足与舞蹈之道是相违背的。
两宋相交时期的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说"妇人缠足,始于近世。"因为尚无发现北宋初年有缠足,所以张邦基《墨庄漫录》中说"妇人缠足,始于近世" 的近世是指北宋的某个时期,但不会是北宋之初。
因此,据现代学者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而兴起于南宋。

元代,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后,他们本来不缠足,但并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相反还持赞赏的态度.这样,使得元代的缠足之风继续发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元代妇女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但这时不缠足者仍很多,特别是南方江浙、岭南地区。
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明末张献忠进占四川时,大刖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区妇女缠足之盛。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 但当代出土的清代以前的女尸尚未发现有缠足者,可见在当时缠足也并不十分普遍。
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缠足给妇女带来严重的痛苦。女孩儿刚开始长身体,父母就强迫她们哀号着缠足,直到脚趾骨折、严重变形。裹脚布,又臭又长,中国也跟着疼了上千年。
赶到民国,精通洋文的满清遗老辜鸿铭,还留着小辫儿夸“小脚儿”,弄不清这个老怪物,为何如此变态。

朱元璋
下面聊一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娶他的原配夫人——“马大脚”的有趣故事。
元末明初,变态缠足形成了风气,一拃长的小脚儿,曾是那时中国美女的“标志配制”;倘若女孩儿有一副大脚板,那可就惹糟践了,模样再标致也没人要。原因很简单:一来,脚大,没有女人味儿;二来,说明你家教不严,没涵养;再说,凑凑合合娶了这种女子,男人也觉得脸上无光。
朱元璋的夫人——马氏,又叫“马大脚”,原名马秀英。少女时代,马皇后非常漂亮,偏偏生了一双“大脚”。《明史·后妃列传》交代了马皇后的出身:马氏有一个苦难童年:母亲死了,父亲跑了,长年寄养在郭子兴家。郭家再亲,孩子也得察言观色、仰人鼻息。正应了《诗经》那句话:“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小小的年纪,就离开爹娘,还能挑肥拣瘦吗?有碗饭吃就得烧高香,至于裹脚布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没人惦记。马氏耽误了小脚儿,却未荒废读书。郭家对她就像亲生骨肉,照样给养女延师开蒙。真不错,小姑娘脑子灵,记性好,古圣先贤的智慧,培植了一颗孤寂的灵魂。深闺夜长,黄卷青灯,这段读书的日子,使未来的马皇后“有智鉴,好书史”。跟朱元璋比起来,人家算书香门第、高级知识分子。那么,朱元璋又是怎样攀上了这门亲的呢?
说是“攀亲”,再恰当不过了。就凭朱元璋年轻时那副尊容,“大脚姑娘”也不肯嫁给他。据《明史·太祖列传》记载,朱元璋“资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仪表堂堂、龙眉凤目的“天子相”;其实,洪武皇帝的嘴脸,叫人实在不敢恭维。
北京故宫珍藏的明朝帝王画像,显然经过美化,饶是高手“整容”,也藏不住大明天子的“八字眉、蛤蟆眼,大下巴、毛驴脸”。相书上说:“南人北相、北人南相者,贵。”那么,“大下巴、毛驴脸”究竟算南人,还是北人呢?
朱元璋不但模样砢碜,还是个四处流窜的穷光蛋。丑,而且穷,这可是令人绝望的自然灾害呀。

马秀英
四五岁,朱元璋还是凤阳乡下一个放牛娃。
17岁,爹娘兄长都死绝了,他连出殡的钱都拿不出来。随后,他跑进“皇觉寺”,当了一个多月的小和尚。赶上灾荒,庙里也吃不上饱饭了,他才“游食合肥”。什么叫“游食”?说白了就是拉棍儿要饭。
长到24岁,天下大乱,元顺帝的江山风雨飘摇。朱元璋也想扯旗造反,行动之前,他起了两次卦,最后一卦,“卜之吉”。卦象上说,可以放心大胆地造反。
1352年,郭子兴招募上千流民,啸聚濠州,自称一路“红巾军”。这时候, 朱元璋风尘仆仆地赶来投奔。据《明史·列传第十》记载:因为长得丑,门卫把朱元璋当成了间谍,推推搡搡,押进帐去。因为丑,郭子兴不但把他收在身边,还派给他十名手下,当起了“小班长”。还是因为丑,郭子兴的小老婆张氏,居然称赞他是个前途无量的“异人”。
古人迷信,认为相貌古怪,必然本领超群。“异人”朱元璋果然很能打仗,他“战辄胜”,并且“数从战有功”。小伙子智勇双全,将来肯定错不了——郭子兴这才动心,下嫁养女。有这老丈人罩着,朱元璋自然是喜不自胜、求之不得。
结婚了!鼓乐吹动,红烛高烧。轻轻地掀起盖头来,21岁的新娘,缓缓抬起俊美的大眼睛,对新郎嫣然一笑,脉脉含情。
“马大脚”这时的一个动作很特别:她趁朱元璋不备,做了一个小动作,谨慎地收起罗裙下的那双大脚……
《中国式关系》电视剧正在热播中,该剧是直面官场商海百态,剖析人情关系,现在已经更新30集,即将要大结局,剧中的老年公寓项目的归属要等到收官才知道,很多网友对沈运引起了关注,剧中赵立新饰演沈运原本是马国梁的下属,却被他抢妻夺位,逼迫马国梁辞职,让网友想知道中国式关系沈运的结局是什么?中国式关系电视剧大
内存有多重要? 在玩游戏的时候,你们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了!比如说你的内存只有4GB,但是游戏有将近6G的数据,结果就是处理器和内存条无法顺利交换数据,拖慢整个系统运行速度,游戏卡成定格动画!内存和CPU之间的交流! 电脑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是需要提取数据处理的。而CPU要处理数据的话,就需要先把运算的
学习类知识是智慧的火炬。读一书,增一智。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01光的直线传播1、透镜(1)凸透镜:①定义: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②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③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其折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④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实焦点,简称焦点。(2)凹透镜:①定义: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