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历史百科

欧阳修哪个朝代的?北宋大伯乐,曾提携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包拯、曾巩

作者:翰林冷知识 2024-07-22 15:15:48

欧阳修,在今天看来,在语文课本里面出道,代表性的工程作品是《醉翁亭记》,好多人还记得第一句:滁州四边都是山(环滁皆山也)。

但欧阳修可不是北宋工部搞建筑的,而是做过超大官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


▲欧阳修画像


欧阳修做官时最牛的是挖掘新人。

唐宋八大家中北宋的六个席位,除了欧阳修本人,剩下的五个都是他提携的。


▲唐宋八大家


一、给苏轼老爹写推荐信


"三苏"中名气最大的是苏轼,但辈份最大的是苏洵,他是苏轼和苏辙的老爹。

公元1056年,苏洵拜访了还是翰林学士的欧阳修,当时的苏洵默默无闻,但才气滔天。

看了苏洵的文章,欧阳修直接写了推荐信,"收信人"是国家老大宋仁宗。


▲苏洵《陈元实夜来帖》


然后,苏洵的星途一片光明,很快就成为北宋文坛的顶级流量。

但苏洵考试实在不太行,屡考不中。后来两个儿子考上的时候,那真是啪啪打脸,脆脆的。


▲三苏雕像


二、选出"千年科举第一榜"


嘉佑二年,欧阳修担任礼部的贡举考官,而这一次,欧阳修独具慧眼,选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年科举第一榜"。

这届的进士,左右了北宋中后期的政坛文坛。

唐宋八大家中占了三位:苏轼、苏辙、曾巩。


▲苏轼书法


苏轼和苏辙名气不小,不用多说。

但曾巩,尽管是八大家中名气最小的,却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他的行文风格被明清两朝皇家喜爱,科举中的八股文,就是参考曾巩的文风而创。

而且曾巩家族实力极为强大,著名的"南丰七曾"说的就是他们家,家中几乎人人都是高官,而且好几位都是宰相级别。


▲曾巩画像


除了八大家中的三位,欧阳修还选出了两位大哲人:程颢和张载。

程颢,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影响后世极深的"程朱理学"的奠基人;

张载,关学创始人,理学创始人之一,北宋大思想家。


▲程门立雪


这一科为后来培养了九位宰相,包括吕惠卿、章惇、林希等大牛人。

吕惠卿是王安石变法的二号人物;

奇人章惇的侄儿章衡,更是本次科举的状元。


▲仁宗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科殿试


三、提携王安石、司马光、包拯等人


王安石与曾巩是老乡,二人关系极好,堪称基友。

曾巩在看望老师欧阳修的时候,经常夸赞王安石,并拿出王安石的文章给欧阳修进行才艺展示。

后来得到欧阳修赏识的王安石,在仕途上开始顺风顺水,最后一路作到宰相。


▲北宋疆域图


司马光在欧阳修的大力举荐之下,正式进入翰林院,开启了自己开挂的一生。

司马光小时候砸缸,长大后更是不得了,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位皇帝都非常欣赏他的能力与才华。


▲宋仁宗(影视剧形象)


包拯包青天,也曾受到过欧阳修的提携。

有一年河水泛滥,欧阳修向朝廷推荐治水能才,一共推荐了四位:包拯、张瓖、吕公著和王安石。

包拯也是借此机会才离开池州,改知江宁府,后来调任开封府,才得以施展以后一系列的传奇。


▲开封府全图


吕大钧、韩琦、文彦博,这都是提欧阳修提携的!

门生故吏,桃李满天下,欧阳修被人称为"千古伯乐"。

相关推荐
共同犯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你知道吗? 2024-12-25 10:30:46 阅读(100)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咨询:  共同犯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解答:  1、需要两个以上的行为人,才能构成共同犯罪。  2、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之间需要有部分的共同故意,既行为人之间的犯罪故意需要有

民法典|物权的种类和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24-12-25 10:15:45 阅读(100)

民法典第116条明确了物权法定原则。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第一百一十六条明确了物权法定原则。根据该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改变或违反。物权的种类是指不同类型的物权,如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物权的内容是指物权所包含的权利和义务,如占有、使用、

很多人创业初期开公司,却不知道都需要交哪些税种,其实中国的税种很多,本篇文章先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老板们必须知道的,也是最重要的三大税种,以及注册公司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免产生罚款。一、增值税开公司的收入需要交纳增值税,这里分为两类:1.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预缴的在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毛主席的这一号召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运动。城市的年轻人们充满热血,响应着这一号召,纷纷踏上火车,开始了他们的上山下乡之旅。当初,这些年轻人或许并不完全理解毛主席的深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深思熟虑。那么,为什么毛主席要提出这一号召呢?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