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贵州省黎平县简介
1、贵州省黎平县,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总面积4441平方千米,是黔东南面积最大的县,相当于四个香港。
2、黎平县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处,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有“黔东咽喉,军事要塞”之称。
3、黎平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占总面积的95%。

4、一般来说,三地交界处,特别是山区,往往被戏称为“三不管”地带,经济发展薄弱,但是黎平的经济总量在黔东南还是很高的,仅次于凯里市。黎平的县城建设也比较漂亮。

5、“黎平”是侗语音译词汇,这里原来叫“里坪寨”,‘里’是侗族人祭祀的处所,“坪”是比较平坦的山顶。元朝1322年之后,设上黎平长官司,里坪寨更名黎平寨,寓意黎民百姓平安。
6、黎平县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在全县50万人口中,侗族人口约占70%,苗族、汉两族大约各占15%,瑶、水、壮及其他民族均不及1万人。
7、黎平县内,汉族自称“客家”,侗族自称“嘎”,苗族人称其为“大丢”,瑶族人称其为“最尼”。

8、黎平县竟然有“倒春寒”灾害,而且还挺严重,头一次听说把倒春寒列为自然灾害的。

9、除了水和森林, 黎平县其他矿产资源比较少。林木以杉木为主,故有"杉木之乡"之称,弄相山是黎平县内保持最完好的天然森林。
10、黎平的特产,一是黎平香禾糯,有“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煮饭全寨香”;二是茯苓,黎平有“中国干鲜茯苓集散地”之称;三是油茶,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11、黎平县有谷雨节、泥人节、侗年节、六月六等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其中 侗年节是侗族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12、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最主要的就是——“侗乡三件宝,鼓楼、大歌、风雨桥”。
13、苗族有拦路酒,侗族有拦路歌,这都是高规格的迎宾仪式。客人进入侗寨时,侗族女孩在寨门前用障碍物拦住客人,双方须对唱拦路歌,若客人唱赢了女孩才把障碍物挪开,否则就要喝罚酒才能进入寨子。
14、黎平人的饮食口味一般是酸、辣、咸。黎平县侗族人非常喜欢吃腌制的菜肴,鸡鸭鱼肉和蔬菜,没有他们不能腌制的佳肴,也非常喜欢吃火锅。
15、黎平有五项“世界吉尼斯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拱桥——高屯天生桥;
世界上最早的侗族鼓楼雏型——述洞独柱鼓楼;
世界上埋藏于地下最久、体积最大的阴沉木——杉木阴沉木;
世界上最大的侗寨鼓楼群——肇兴鼓楼群;
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合唱——黎平机场通航庆典晚会上万人合唱侗族大歌。

16、黎平县的主要景点有:
肇兴侗寨:
有“侗乡第一寨”之美称,是全国最大的侗寨,被《中国国家地理》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
黎平古城:
黎平古城始建于600多年前明代,这里是一个红色旅游景点,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攻克黎平县城,并于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了会议,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从江西中央苏区突围出来之后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

佳所侗寨:
为黎平境内最早的土司,每逢侗年当地人有祭祀飞山太公杨再思的传统,佳所还是红色旅游圣地,2016年佳所侗年最长“长桌宴”曾获上海吉尼斯纪录。
翘街景区:
位于黎平古城,因两头高、中间低,形似翘起的扁担而得名,始建于600多年前明代,至今保存完好。街巷两侧的店铺,小巷深处的深宅大院,白墙灰瓦,飞檐高脊的仿明清建筑群,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仿佛又回到了“日有千人拱手,夜亮万盏明灯”的当年盛况。

第五、夏侯惇(dūn)笔者在第一次看《三国演义》时,夏侯惇(dūn)和夏侯淳(chūn)傻傻分不清,还经常将“拔矢啖睛”这件事按在夏侯淳身上。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是夏侯惇,而夏侯淳则是西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这两人的职业可是天差地别,而且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真要算起来的话,夏侯惇可是夏侯淳的曾爷爷辈了
01 驾驶证作为第二身份证使用 身份证丢失,不要着急,驾驶证可以作为第二身份证使用!比如买火车票,机票,办理酒店入住,医院挂号,银行业务等等。02 驾驶证换证办理 驾驶证到期,换证不用跑车管所,手机就能搞定!下载12123APP,点击首页中的“更多”,驾驶证业务板块“期满换领驾驶证”,确认信息
五年级(上)1.刻舟求剑:比喻死心眼,不懂得变通。2.守株待兔:株,树桩子。比喻不经过努力而想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3.螳臂当车:当,阻挡。比喻自不量力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4.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充数。5.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十六世纪传入欧洲,一开始作为观赏花卉来种植,后面,经过农学家研究发现,土豆可以作为粮食使用,迄今为止,土豆作为粮食已有400多年历史。然而,土豆一开始在欧洲并不受欢迎,相比于当时口感香甜的玉米,土豆显得平淡无味,外形欠佳,导致传播推广之路重重受阻。土豆大约在明朝末期传入中国。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