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厕所革命”,想让印度人好好上个厕所,怎么这么难?
可能到现在,还有人不敢相信印度人的如厕工具是左手。
印度厕所用卫生纸的销量很低,价格很贵。因许多印度厕所,根本就没有卫生纸的一席之地。取而代之的,是马桶边的一个水槽或小水杯,伸手可及。
便后一瓢,就着水花用左手清理后庭花。过程具体如何操作随个人喜好,揩、抠、抹任君选择。完事后,再用水槽的水把脏手洗干净。条件稍好的,则还会有一个小喷水龙头,方便冲洗。
像这样,小水桶还有防盗链
用惯卫生纸的我们,自然觉得这一系列动作恶心至极。
不过你可能有所不知,印度人用手并非不爱干净,反而是因为太爱干净了。
在他们眼里,用卫生纸擦屁股的人,才是最不可思议的存在呢。
首先从清洁度来说,水洗确实比纸擦来得干净。就是不愿意将粪便留在身上一整天,他们才会选择先用手,再用水洗。他们认为这才是一个好习惯。除了干净以外,还能减少纸张对肛门的摩擦,有利于降低痔疮等疾病的发生。
而在印度,左手的最大作用也是洗屁股,待人接物或吃饭等,都会尽可能避开左手。因忌讳污秽,印度人也觉得用左手是非常不礼貌的。
其实,纸擦与手洗的根本矛盾在于:印度人觉得屁股遗留粪便更恶心,我们觉得手与粪便直接接触更恶心。而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是很难调解的。
但事实上,直接用手清洁也确实个糟糕的选择。以印度的公共卫生条件,很难保证如厕后左手的清洁度。像某些公厕,连个活水都没有,只有一大桶水供所有人使用。几轮过后,桶底就会产生一层不可描述的沉淀。
此外,印度人说是只用右手吃饭,可真没见过有人能用单手做饭的。所以,交叉感染的问题在所难免。“食物与病菌同在,吃饭等于吃屎”,这话不假。
其实比手“纸”或手“指”更好的擦屁屁方式,应该是用喷头冲洗,或使用坐便盆。先用纸巾擦拭,再打开水龙头冲洗,最后再用纸擦干。这样既不会污染到双手,屁股的清洁度也有一定的提升。
坐便盆
不过对印度人来说,用手、用纸还是用水清洁的矛盾,还不是最严峻的。目前印度厕所的关键问题也不在于此。更重要的,还是他们会在什么地方解决问题。
每个清晨,在印度的村镇都能见到以下的场景。趁着日出,男一拨,女一拨的拎着水壶就往村子外走去。他们会自觉地找个墙角、草丛,解开裤头带释放憋了一晚上的洪荒之力。
除了手“纸”外,印度另一个标签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厕所”。
在世界范围内,户外解手的人数早在2015年就已降至9.5亿人了。但据“水援助组织”2017年“世界厕所日”的报告显示,印度如今还有约7.32亿人口无厕所可用。作为全球户外解手大户,这随地大小便的陋习,连一些落后的非洲国家都赶不上。
如果这些印度人排成一条龙的话,可以绕地球整整四圈。而每日印度的“露天排便量”,就可以塞满16架波音飞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马路边、铁轨旁、沙滩上,都能看到神情自若随地排泄的印度人。
其实人类户外排便历史悠久,只要有人就会有露天厕所。但当人口密度增加,随地便溺惹来的麻烦就不容小觑了。不讲卫生,必遭反噬。在印度,每十个人死亡就有一个与糟糕的公共卫生有关。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缺少厕所和其他卫生设施,每年因为卫生相关疾病所导致的生产力丧失,给印度造成了540亿美元的损失。
细菌占粪便干重的三分之一,一克排泄物就包含有1000万个病毒、100万个细菌。漫山遍野的粪便不但使大量细菌滋生,也引来大量苍翼在此繁殖。到处飞的苍蝇,再一次将粪便与细菌带到人类住所。此外,只需一场雨,附近的饮用水源就极有可能被污染。
如痢疾、霍乱和伤寒等最大的传染源就是粪便,通过污染手、水、食品和水源等方式传播。每年,印度都有超有十万名5岁以下儿童因腹泻丧生。数百万人受肠道慢性感染困扰,以至于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和药物。2016年的报告显示,印度就有多达40%的5岁以下儿童发育不良。而卫生问题就像一个死循环,发育不良、免疫力低的孩童也更易受到疾病的侵害。
营养不良的印度农村女孩
除了健康问题外,无厕所可用更是暴力与犯罪的催化剂。据统计显示,印度有一半的强奸案,均发生在女人露天如厕的过程中。
女人始终没有男人豪放,少在光天化日之下便溺。她们一般只会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悄悄躲在隐蔽处解决问题。除了容易遭蛇咬伤,也增加了他们受侵犯的风险。为了安全,妇女们一般会搞个“尿壶联合会”,专注于女性结伴解手。
但人有三急,总会有女人憋不到集体行动。而绝大数的奸杀案,就发生在这些单独去解手的妇女身上。2012年,印度一项调查显示,10名妇女和女孩中有9名说自己在野外解手时遭遇过骚扰,1/3的女性表示自己遭受过袭击。
有时间结伴,都未必奏效。
2014,印度北方邦的一对姐妹,就在结伴解手时不幸遭轮奸,并被吊死在树上。
2011年,印度中央邦的一位妇女娜莱(Anita Narre)就因丈夫家中没有厕所而愤然出走,并提出了离婚诉求。
这则新闻在印度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也被宝莱坞拍成了电影,就是前段时间上映的《厕所英雄》。除了宣传语中的“改变6亿女性命运的电影”,该电影也道明了建造印度厕所的窘境。
《厕所英雄海报》
最主要的,还是宗教问题导致的“脏洁不分”。喝牛尿、洗恒河水等已经够令人叹为观止了,在印度连露天排便也被认为是圣洁的。印度教的传统教义,是鼓励人们在户外解手的。相传大自然有净化的能力,肮脏的东西就该化于自然,印度满地垃圾也拜这一教义所赐。他们当然认为排泄物是污秽、所以也理所当然的觉得,不洁之物绝对不能留在家中。
无论多脏,都是圣洁的
一般情况下,也只有最低种性的贱民才会与粪便接触。在家里装了厕所不但亵渎神灵,自家也会沦为与贱民同等,丢失尊严。例如,电影《厕所英雄》里,女主要嫁的家族是婆罗门,属最高种姓的阶级。她的公公就坚决反对在家中修建厕所,连邻居都嘲讽她“忘了自己的根”。
其实从2014年起, 印度就发起了“清洁印度”运动(Clean India)。重中之重便是“厕所革命”,大力修建和改造印度厕所。总理莫迪更是雄心壮志地承诺,到2019年就要彻底解决印度露天排便的问题。不是随口说说,政府对厕所问题是真的下了一番功夫,400多亿美元被分配用于此次行动。
除了每个家庭都能获得12000卢比外,一些较贫困的家庭还会得到额外的补助。一般建一座厕所的费用大概为20000卢比(折合约2000人民币)。现在印度居民只需要出四分之一的钱,也就是500人民币,即可拥有一座私人厕所。所以说,家庭收入低还真不是修建厕所的最大阻力。
印度男子对着《厕所英雄》海报小便
要完成这个目标,至少得建立6000万座厕所,但按照目前的速度,目标可能难以达成了。2015年,印度才建了490万座厕所,2016年稍好,建了580万座。
此外,这些建好了的厕所,人们也不一定愿意用。从1990年到2015年,数据显示印度的露天排便率已从75%下降到44%。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一估计仅反映出已建的公共厕所的数量,而非实际使用的厕所的数量。
2016年美国莱斯大学进行过这么一项印度厕所调查。他们发现在已实现“家家有厕所”的300个印度村镇里,仍有40%的居民选择在户外解手。那些花了大价钱建好的厕所,有的闲置了、有的变成了小商铺、有用于堆放谷物了、有的则养满了家畜。有人更是坦然,自己申请这笔资金就是为了多盖一处房子。
为了让印度人好好上厕所,政府只好奇招百出,内容十分魔幻。
例如颇具争议的“公开羞辱”策略,让露天便溺的村民沦为笑柄。他们会利用电视公益广告、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牌等,指责那些户外排泄的人。那些不守规矩的公民,还会被拍照发布在专门的网站上。
而印度某些地区,则成立了“早安小分队”。他们的任务就是清晨时到各个村庄巡逻,并对那些户外排便的村民公开羞辱。
无论男女老少,一视同仁。他们手中的小水桶会被夺走充公,取而代之的一朵花和一番教育。·
在城市地区政府还派出了专门的水车,一经发现有人随地大小便,就以高压水枪伺候。
而有些地区,不用厕所的人可能会面临失去福利,或竞选公职的资格。屡教不改者,还会被关起来或罚款500卢比。
除了罚,当然还有奖。为了不让排泄物污染城市,艾哈迈达巴德市政局规定,每上一次公厕,就可得到1卢比。虽然少,但对比要收钱的公厕,就能看出印度政府的良苦用心了。
而为了倡导厕所文化,印度妇女们更是发起了一场“无厕所,无妻子”的活动。《厕所英雄》,也算是响应号召的先锋了。“不修厕所等于家暴”,以此敦促女性拒绝家中没有卫生间的求婚者。
做到这份上,除了印度还真的没谁了。一个人的习惯已经很难改了,现在印度要做的是改变整个民族。
在前几天12.20版本更新后,龙龟的W原本会自我减速的效果被移除,看似是数据的加强,实则为机制加强,机制加强可必数值加强高太多了。现版本龙龟开W后将不再是原本的笨B英雄。目前野区环境基本全被战士英雄占领了,尤其是最近大火的咳血男枪,龙龟的这次加强方便更好地应对这类战士型英雄。尤其是吃平A的男枪,龙龟
情节严重,主要指窝藏、包庇多人的;多次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窝藏、包庇罪行极其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等。四、刑法条文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
公益岗和工勤岗的区别,就是一个是临时工,一个是正式工,区别太大了。工勤岗位设置,是公职人员岗位组成部分之一。计划经济时代,将公职人员划分为干部和工人身份,干部在党政机关的行政岗位和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工人只能在工勤岗位工作。现在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逐渐淡化了干部和工人的身份差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活跃,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民间借贷常常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本文将对这一